P70班史(陳錦龍)
藥學系七十期(P70)民國76 年畢業於水源校區,共有十八位同學,本期是值得紀念的一期,因為國防醫學院藥學系學生人數少,歷經七十餘年,總人數終於邁入1000大關,第1000名學生就是P70學號1000號的葉偉強。
各同學畢業後經歷簡述如下:
潘信保(後排左一)畢業分發三總藥學部藥師,曾調任國軍金門醫院藥師,目前擔任三總衛保室主任;
廖學信(後排左二)畢業分發空軍,目前擔任三總澎湖分院臨床藥劑科主任;
王正康(後排左三)畢業分發國防醫學院生化學科助教,現任生化學科助理教教授;
涂祖強(後排左五)畢業分發三總藥學部藥師,現任三總醫勤室主任;
林坤(僑生;後排右四)畢業返回香港,後來移民加拿大;
楊明長(後排右三)畢業分發三總藥學部藥師,歷任國軍花蓮醫院藥劑科主任、國防部專門委員退伍,目前於民間擔任藥師;
徐國超(後排右二)畢業分發三供處,退伍後轉任民間代書;
徐存孝(後排右一)畢業分發空軍,於國軍816醫院擔任衛補官退伍後經營五金批發工作;
簡世雄(僑生;中排左一)畢業後任職榮民總醫院藥師,榮民總醫院TPN藥師;
徐昌增(中排左二)畢業分發三總藥學部藥師,目前擔任國軍台中總醫院衛保室主任;
賀昌湘(中排左三)退學後改念牙醫,目前在美國擔任牙醫師;
柯錦寬(中排左四)畢業後任職三供處,目前擔任雨聲醫院副院長;
林入萬(中排右三)畢業分發三總供應組,歷任三總醫勤室主任退伍,目前擔任臨床藥學會總幹事;
蔡富雄(中排右二)畢業分發三總供應組,歷任三總及花蓮國軍醫院藥師,目前擔任三總臨床藥學部臨床藥學科科主任;
陳錦龍(中排右一)畢業分發國防醫學院藥學系助教,現任藥學系助理教教授;
梁國兆(前排左)畢業分發三供處,目前擔任岡山醫院藥事科主任;
葉偉強(僑生;前排中)畢業返回香港,後來移民加拿大,目前居住香港;
何怡德(前排右)畢業分發海軍,現任左營總醫院衛保室主任;
宋偉德(不在照片中) 畢業分發三供處,目前擔任國防醫學院教務處工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70陳錦龍
藥學系七十期(P70)民國76 年畢業於水源校區,共有十八位同學
姓名:陳錦龍
學歷:大學: 藥學系76年班畢業P70
碩士: 國防醫學院 藥學研究所 博士: 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
工業藥學發展
製藥工業包括了研發、生產與行銷等部份,新藥上市流程的成功率僅約0.02%~0.01%,整個開發的時間可長達十年以上,開發費用通常在三億美元以上投入金額龐大,同時如果開發成功,往往伴隨著大規模的多年收益,所以製藥工業是一個投資大、附加價值高、回收期長的技術密集產業。
台灣製藥工業主要大約始於1920 年間左右,各家藥廠規模大小不一、良莠不齊,巔峰時期總數超過1000家,生產內容為成藥與學名藥,當時的藥廠研發相當少,通常為配方開發,僅有少數原料藥開發生產,此外,醫院也自製一些製劑供院內使用,在行銷方面主要是內銷。
1982 年5月26日,經濟部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衛生署會銜發布「優良藥品製造標準(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,簡稱GMP)」,並於1988年12月31日完成實施。GMP的精神為’查核’,在硬體方面建立各項硬體審查,廠房設計及動線必須避免交互污染,在軟體方面要求建立SOP,各項操作要求建立紀錄檔案,從原料進庫到產品出廠,各項操作皆有案可查,以確保藥品品質,GMP實施後藥廠銳減為300多家。另外在全民健保實施之後,健保局不給付醫療院所自行製造的藥品,以保障民眾安全,醫院自製藥品於是大幅萎縮。
自1993年6月起,爲進一步提升製藥水準,開始規畫藥廠實施GMP確效作業,並自無菌製劑先行評估,共進行大型輸注液、小針注射劑、青黴菌類製劑及眼用製劑等四種無菌製劑評估,2001年開始實施現行藥品優良製造規範 (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,簡稱 cGMP),共分三階段實施,從2001.01.01第一階段起到2004.07.01第三階段止,生產之藥品完成全面確效。cGMP之工作重點在於各項工作之確效,期望藉由藥品製造過程中之支援系統、儀器、設備、製程及分析方法之確效,以保證能持續穩定的製造出符合既訂規格及品質之藥品。cGMP重科學性解釋, 有原則與架構, 但是沒有一個查核標準,每一年有每一年的cGMP , 是ㄧ個不斷回饋與修正的過程,以求不斷精進。自2005.03.01起,中藥製造廠也執行藥品優良製造規範。
在研發方面,國內之製藥業界概屬中小企業,其資金困窘且人才基礎薄弱,難以從事研發之工作,因此於1991年第四次全國科技會議決議成立「製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」,來輔導我國製藥工業產業升級。並正式於1993.01.15由經濟部核可成立為非營利為目的之法人 機構,朝輔導國內製藥工業提升產品品質,生產技術改善及開發新產品為目標前進。台灣目前有十餘家新藥研發公司,幾乎皆為成立不到十年的新公司,並集中於大台北地區。台灣新藥的研發公司之規模普遍不大,半數以上公司之實收資本額不到三億元,超過十億元的僅有一家。台灣目前尚無通過FDA上市核准的新藥,但目前已有藥品進入第二階段臨床試驗。
國防醫學院藥學系老師及校友在早期也參與推動製藥工業發展,例如協助榮民藥廠、景德藥廠設立,同時也成立藥品研究製造所製造大型500cc注射液,另外也藥廠是由國防醫學院校友設立,國防醫學院藥學系老師也參與推動GMP、cGMP、學名藥生體相等性等施行,並協助成立財團法人台灣藥物品質協會積極協助推動國際間如GLP、GCP、 GMP等與醫藥品質相關之查核及相互認證事宜。
台灣製藥工業未來仍許有多發展空間,雖然台灣藥品市場規模,約占世界的0.6%至0.8%,市場占有率極微小,然而,國人好吃藥的習慣卻舉世聞名,因而可以預測藥品市場將繼續成長。老人用藥、慢性病用藥、抗感染藥品、抗過敏氣喘藥品、抗癌用藥及生物科技產品都是未來研究發展之方向。
學歷:大學: 藥學系76年班畢業P70
碩士: 國防醫學院 藥學研究所 博士: 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
工業藥學發展
製藥工業包括了研發、生產與行銷等部份,新藥上市流程的成功率僅約0.02%~0.01%,整個開發的時間可長達十年以上,開發費用通常在三億美元以上投入金額龐大,同時如果開發成功,往往伴隨著大規模的多年收益,所以製藥工業是一個投資大、附加價值高、回收期長的技術密集產業。
台灣製藥工業主要大約始於1920 年間左右,各家藥廠規模大小不一、良莠不齊,巔峰時期總數超過1000家,生產內容為成藥與學名藥,當時的藥廠研發相當少,通常為配方開發,僅有少數原料藥開發生產,此外,醫院也自製一些製劑供院內使用,在行銷方面主要是內銷。
1982 年5月26日,經濟部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衛生署會銜發布「優良藥品製造標準(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,簡稱GMP)」,並於1988年12月31日完成實施。GMP的精神為’查核’,在硬體方面建立各項硬體審查,廠房設計及動線必須避免交互污染,在軟體方面要求建立SOP,各項操作要求建立紀錄檔案,從原料進庫到產品出廠,各項操作皆有案可查,以確保藥品品質,GMP實施後藥廠銳減為300多家。另外在全民健保實施之後,健保局不給付醫療院所自行製造的藥品,以保障民眾安全,醫院自製藥品於是大幅萎縮。
自1993年6月起,爲進一步提升製藥水準,開始規畫藥廠實施GMP確效作業,並自無菌製劑先行評估,共進行大型輸注液、小針注射劑、青黴菌類製劑及眼用製劑等四種無菌製劑評估,2001年開始實施現行藥品優良製造規範 (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,簡稱 cGMP),共分三階段實施,從2001.01.01第一階段起到2004.07.01第三階段止,生產之藥品完成全面確效。cGMP之工作重點在於各項工作之確效,期望藉由藥品製造過程中之支援系統、儀器、設備、製程及分析方法之確效,以保證能持續穩定的製造出符合既訂規格及品質之藥品。cGMP重科學性解釋, 有原則與架構, 但是沒有一個查核標準,每一年有每一年的cGMP , 是ㄧ個不斷回饋與修正的過程,以求不斷精進。自2005.03.01起,中藥製造廠也執行藥品優良製造規範。
在研發方面,國內之製藥業界概屬中小企業,其資金困窘且人才基礎薄弱,難以從事研發之工作,因此於1991年第四次全國科技會議決議成立「製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」,來輔導我國製藥工業產業升級。並正式於1993.01.15由經濟部核可成立為非營利為目的之法人 機構,朝輔導國內製藥工業提升產品品質,生產技術改善及開發新產品為目標前進。台灣目前有十餘家新藥研發公司,幾乎皆為成立不到十年的新公司,並集中於大台北地區。台灣新藥的研發公司之規模普遍不大,半數以上公司之實收資本額不到三億元,超過十億元的僅有一家。台灣目前尚無通過FDA上市核准的新藥,但目前已有藥品進入第二階段臨床試驗。
國防醫學院藥學系老師及校友在早期也參與推動製藥工業發展,例如協助榮民藥廠、景德藥廠設立,同時也成立藥品研究製造所製造大型500cc注射液,另外也藥廠是由國防醫學院校友設立,國防醫學院藥學系老師也參與推動GMP、cGMP、學名藥生體相等性等施行,並協助成立財團法人台灣藥物品質協會積極協助推動國際間如GLP、GCP、 GMP等與醫藥品質相關之查核及相互認證事宜。
台灣製藥工業未來仍許有多發展空間,雖然台灣藥品市場規模,約占世界的0.6%至0.8%,市場占有率極微小,然而,國人好吃藥的習慣卻舉世聞名,因而可以預測藥品市場將繼續成長。老人用藥、慢性病用藥、抗感染藥品、抗過敏氣喘藥品、抗癌用藥及生物科技產品都是未來研究發展之方向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